2013年恩施历史中考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既是考核初中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考试依据。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州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而制定。
Ⅲ、命题原则
1.历史考试命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确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3.试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好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好基础;试题要体现时代性,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重视历史与当今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4.试题力争做到测试目标明确,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型多样、难易适当,能够真实考查出学生的学业水平。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结合我州初中历史教学现状,2013年的中考历史仍然是以测试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为主体,试题的难度不会太高。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历史学习能力最基本的层次,主要通过单项选择的简单判断来实现测试目标。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学生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作简单的解释,主要通过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来实现测试目标。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在选择题题干中设置简单材料或情境来实现测试目标。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4.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南方经济的发展。
2.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明珍和《本草钢目》等名医名著。
3.《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九)思想文化
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4.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为例,了解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既是考核初中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考试依据。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州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而制定。
Ⅲ、命题原则
1.历史考试命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确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3.试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好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好基础;试题要体现时代性,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重视历史与当今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4.试题力争做到测试目标明确,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型多样、难易适当,能够真实考查出学生的学业水平。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结合我州初中历史教学现状,2013年的中考历史仍然是以测试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为主体,试题的难度不会太高。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历史学习能力最基本的层次,主要通过单项选择的简单判断来实现测试目标。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学生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作简单的解释,主要通过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来实现测试目标。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在选择题题干中设置简单材料或情境来实现测试目标。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4.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南方经济的发展。
2.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明珍和《本草钢目》等名医名著。
3.《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九)思想文化
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4.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为例,了解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
【2013年恩施历史中考考试说明】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关注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排比、比喻三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诗化语言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排比、比喻二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一言一行总关情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我的寝室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活用名人、生活事例二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关于结构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关于语言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对偶、语言凝练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引用诗词二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概括佳句一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概括佳句七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概括佳句四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沉默的丰碑
-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排比、比喻一
网友关注视频
- 小黎微课·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 语文三轮复习课程_中考作文热门主题及高分指导
- 【中考语文】总复习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
- VLOG | 音乐节 | 海边 | 中考完后的日子
- 暑假中考物理第10次课
- 2019江苏淮安中考物理前五道选择题 开篇的几道选择题一般为送分题,难度不大,切莫丢分
- 初中美术
- 2019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第8题 根据两电阻的U
- 中考英语
- 2019年北京中考生物真题解析6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
-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3)
- 中考英语
- 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示范——初中美术《对比色与邻近色》
-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卷真题解析2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复习选择疑问句练习初中英语情景交际主谓一致
- 2019广州中考作文名师点评《别担心,我可以》
- 英语课本七年级下册初一英语测试2017泰州中考英语试卷
- 英语课本七年级下册初一英语试卷2017常州中考英语试卷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
- 60节课学完初三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全)
- 中考完的第一期视频(素材是6月23号中考完当天拍的)音乐喷泉
- 中考英语
精品推荐
- 2020中山市今天下午16时中考成绩公布及普高各批次安排
- 2020佛山中考成绩查询系统开通(附往年录取分数线)
- 2020深圳中考成绩通过四种方式查询
- 2020广东中山中考成绩8月5日16:00公布(附录取时间)
- 2020厦门中考成绩8月5日公布(附各科等级划分线标准)
- 2020沈阳8月4号中考成绩查询官网:www.sysksy.cn
- 2020上海市新高一新生报到·分班考·通知书寄送时间安排
- 2020福建南平市中考8月8日左右成绩查询人口:http://cjcx.npkmkj.net/
- 2020大连市成绩查询官网入口:http://dlzsks.edu.dl.gov.cn/
- 2020黄冈中考成绩查询官网:http://gzjd.hubz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