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老师:不要用“聪明”否定孩子的努力
新一代的禁奥数热潮又来了,说奥数是偏题,难题。甚至升学考的题目中出现一点难题都被视为洪水猛兽。
其实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奥数和数学的关系,认为奥数是单独的学科,只是在研究一些偏题怪题,没用的东西。包括曾经一度风行的奥数无用论通过各种粒子说明奥数学的东西没用。但是后来还是无法自圆其说,渐渐消失了。
首先解释下奥数是什么?
奥数就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下简称奥数)的一个通俗的称法,奥数跟普通数学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百米项目和学校体育课的百米跑的区别,都是跑百米,只是奥运会的水平高一点,运动员跑的快一点,更专业一点。不能说奥运会的人就是跑的偏,跑的怪。同样,奥数也是数学中水平比较高一点,难度大一点,更专业一点,并不是单独独立出来的学科,也不是专门研究什么偏题/怪题。
奥数是聪明小孩学的?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学奥数的条件并不是聪明,而是刻苦。不可否认的是先天的智力是有差异的,但是,一个再怎么聪明的3岁小孩子也不可能比一个14岁初中生的智力要高吧?这就说明人的智力是在发展的,而这个发展过程跟身体的锻炼是一样的,一个每天早上7点开始坚持跑1000米的人,跟一个每天睡到9点的人,同样过了几年之后,身体素质会有巨大的差异。身体是可以锻炼的,智力也是一样的,那么智力是如何锻炼的呢?靠的是思考,思考才能锻炼我们的脑,让它变得更聪明。事实上很多的同学并不是因为聪明而学奥数,是因为学了奥数才变聪明的。这里所说的奥数只是锻炼的一种,很多同学没有学奥数也一样被称做聪明孩子,那是因为他们有其他的需要思考的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是说学不好数学的人就没有思考过东西,只是说明他们思考的没有别人多。
我们家小孩学得很用功,就是没有隔壁家的孩子数学学的好。
这位家长误解了一件事,数学上的用功跟语文英语不同,衡量标准并不是学了几个小时,读了XX篇文章,背了XX个单词这样的标准。数学上的用功指的是专心思考,这个用功是别人看不到的,也是不能用学习时间来计算的。我们把学英语,所有课文抄N遍能做到背诵的称为努力刻苦了,但是不会把数学题抄了N遍,能够背诵的说成是用功了。
很多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可能学了1个小时,比自己孩子学了一下午还要效果好。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学了一个小时的孩子,在这1小时里进行的思考不见得一定比一下午的同学少。数学的学习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最简单的例子,老师留作业要抄一篇课文,那么用10分钟抄完的同学和1个小时只抄半篇的同学谁更用功呢?
聪明孩子不努力也能学好,不聪明的孩子怎么努力都没用
这句话是害人最多的,它让很多的小朋友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不要用聪明二字否定别人的努力,所谓的聪明小孩也是其他人同一起跑线的,只是他们经过刻苦的努力,不断的思考,最终培养出了比别人更优秀的思维能力。在抱怨自己先天没其他人聪明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别人在想问题想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坐在书桌前看着数学题几小时,但是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其中原理是不能算做努力过的。
数学学的好晕,为什么要学得那么累呀?
这也是导致很多同学放弃数学学习的原因之一。很简单的例子,跑10000米累么?回答不累的同学,都是经常锻炼的人,那么有谁一懂事就能跑10000米呢?谁不是后来练出来的,本来只能跑1000米的人让他去跑1200米,那跑完之后必然是很累的,但是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之后他就会变成能跑1200米的人。详细原理参考超量恢复
那么脑力也是同样道理,那么跑步中的累体现在依靠脑力来学习的数学中就变成了什么呢?绝对不是头上的肌肉抽筋,而是觉得头有些小小的晕,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因为学得孩子都晕了,还学什么啊这样的理由不学数学,那么就等于,因为跑步好累所以不跑步一样。懒于思考的人,永远学不好数学,不管他坐在书桌前跟数学题对望多久。可见并不是因为数学的学习只面向聪明的孩子,而是说,数学的学习只面向喜欢动脑的孩子。
聪明小孩的努力是别人看不见的。
在我们说某个小孩聪明的时候,实际上潜藏的意思就是不努力也能学好,或者说他之所以学好完全(或者大部分)都是因为聪明。有些家长认为如果我的孩子也足够聪明的话一定比XX学得好,因为我们家孩子努力。
事实上聪明的同学是因为努力而变聪明的,不是一生下来数学就学得很好。
正确看待奥数
的确,就如奥运会不适合所有人参加一样,奥数的顶点也不是所有人的能达到的。但是这不代表不能参加奥运会就不能参加校运会或者区运动会吧?运动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发扬运动精神。奥数也同样,不一定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竞赛,但是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学来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下思考问题的能力。
很多家长说学校说不考奥数,为什么后面的难题学了奥数的人会做, 不学的不会做?这个道理很简单,学奥数的人具备更强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去思考问题的意识,这对解决难题有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以前学校招生看奥数?
不是因为奥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因为奥数学好的同学,大多预备很优秀的思维能力,并且愿意主动去思考,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理科学习中,会取得更优秀的成绩,并不是因为学校就喜欢那几本证书。
写这些东西只不希望同学们因为一句聪明或者不聪明来决定是否要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条件是努力思考而不是聪明。
新一代的禁奥数热潮又来了,说奥数是偏题,难题。甚至升学考的题目中出现一点难题都被视为洪水猛兽。
其实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奥数和数学的关系,认为奥数是单独的学科,只是在研究一些偏题怪题,没用的东西。包括曾经一度风行的奥数无用论通过各种粒子说明奥数学的东西没用。但是后来还是无法自圆其说,渐渐消失了。
首先解释下奥数是什么?
奥数就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下简称奥数)的一个通俗的称法,奥数跟普通数学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百米项目和学校体育课的百米跑的区别,都是跑百米,只是奥运会的水平高一点,运动员跑的快一点,更专业一点。不能说奥运会的人就是跑的偏,跑的怪。同样,奥数也是数学中水平比较高一点,难度大一点,更专业一点,并不是单独独立出来的学科,也不是专门研究什么偏题/怪题。
奥数是聪明小孩学的?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学奥数的条件并不是聪明,而是刻苦。不可否认的是先天的智力是有差异的,但是,一个再怎么聪明的3岁小孩子也不可能比一个14岁初中生的智力要高吧?这就说明人的智力是在发展的,而这个发展过程跟身体的锻炼是一样的,一个每天早上7点开始坚持跑1000米的人,跟一个每天睡到9点的人,同样过了几年之后,身体素质会有巨大的差异。身体是可以锻炼的,智力也是一样的,那么智力是如何锻炼的呢?靠的是思考,思考才能锻炼我们的脑,让它变得更聪明。事实上很多的同学并不是因为聪明而学奥数,是因为学了奥数才变聪明的。这里所说的奥数只是锻炼的一种,很多同学没有学奥数也一样被称做聪明孩子,那是因为他们有其他的需要思考的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是说学不好数学的人就没有思考过东西,只是说明他们思考的没有别人多。
我们家小孩学得很用功,就是没有隔壁家的孩子数学学的好。
这位家长误解了一件事,数学上的用功跟语文英语不同,衡量标准并不是学了几个小时,读了XX篇文章,背了XX个单词这样的标准。数学上的用功指的是专心思考,这个用功是别人看不到的,也是不能用学习时间来计算的。我们把学英语,所有课文抄N遍能做到背诵的称为努力刻苦了,但是不会把数学题抄了N遍,能够背诵的说成是用功了。
很多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可能学了1个小时,比自己孩子学了一下午还要效果好。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学了一个小时的孩子,在这1小时里进行的思考不见得一定比一下午的同学少。数学的学习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最简单的例子,老师留作业要抄一篇课文,那么用10分钟抄完的同学和1个小时只抄半篇的同学谁更用功呢?
聪明孩子不努力也能学好,不聪明的孩子怎么努力都没用
这句话是害人最多的,它让很多的小朋友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不要用聪明二字否定别人的努力,所谓的聪明小孩也是其他人同一起跑线的,只是他们经过刻苦的努力,不断的思考,最终培养出了比别人更优秀的思维能力。在抱怨自己先天没其他人聪明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别人在想问题想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坐在书桌前看着数学题几小时,但是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其中原理是不能算做努力过的。
数学学的好晕,为什么要学得那么累呀?
这也是导致很多同学放弃数学学习的原因之一。很简单的例子,跑10000米累么?回答不累的同学,都是经常锻炼的人,那么有谁一懂事就能跑10000米呢?谁不是后来练出来的,本来只能跑1000米的人让他去跑1200米,那跑完之后必然是很累的,但是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之后他就会变成能跑1200米的人。详细原理参考超量恢复
那么脑力也是同样道理,那么跑步中的累体现在依靠脑力来学习的数学中就变成了什么呢?绝对不是头上的肌肉抽筋,而是觉得头有些小小的晕,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因为学得孩子都晕了,还学什么啊这样的理由不学数学,那么就等于,因为跑步好累所以不跑步一样。懒于思考的人,永远学不好数学,不管他坐在书桌前跟数学题对望多久。可见并不是因为数学的学习只面向聪明的孩子,而是说,数学的学习只面向喜欢动脑的孩子。
聪明小孩的努力是别人看不见的。
在我们说某个小孩聪明的时候,实际上潜藏的意思就是不努力也能学好,或者说他之所以学好完全(或者大部分)都是因为聪明。有些家长认为如果我的孩子也足够聪明的话一定比XX学得好,因为我们家孩子努力。
事实上聪明的同学是因为努力而变聪明的,不是一生下来数学就学得很好。
正确看待奥数
的确,就如奥运会不适合所有人参加一样,奥数的顶点也不是所有人的能达到的。但是这不代表不能参加奥运会就不能参加校运会或者区运动会吧?运动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发扬运动精神。奥数也同样,不一定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竞赛,但是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学来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下思考问题的能力。
很多家长说学校说不考奥数,为什么后面的难题学了奥数的人会做, 不学的不会做?这个道理很简单,学奥数的人具备更强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去思考问题的意识,这对解决难题有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以前学校招生看奥数?
不是因为奥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因为奥数学好的同学,大多预备很优秀的思维能力,并且愿意主动去思考,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理科学习中,会取得更优秀的成绩,并不是因为学校就喜欢那几本证书。
写这些东西只不希望同学们因为一句聪明或者不聪明来决定是否要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条件是努力思考而不是聪明。
【陈栋老师:不要用“聪明”否定孩子的努力】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关注
- 2012沈阳新课标新增“关注人口老龄化”数学实践
- 2012年沈阳中考考试说明-历史篇
- 2012年9月新课程标准教材“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变化
- 沈阳2012中考说明名师权威解读中考大纲之思想品德篇
- 沈阳中考试题命题依据和原则
- 2012新课标“综合与实践”课题总体安排
- 2015年沈阳中考加分政策及照顾录取办法
- 沈阳中考大变化:要考生物、地理啦
- 2012年9月新课程标准教材“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变化
- 沈阳2012中考说明名师权威解读中考大纲之英语篇
- 2015沈阳中考烈士子女、军人子女加分政策
- 2014年中考考试说明权威解读
- 2015年沈阳中考政策10大变化解读
- 2012新课标“图形与几何”领域框架结构变化对比
- 2014沈阳中考:略谈正常备考的八大心理法宝
网友关注视频
- 高考:最后三天,毛坦厂中学宣誓,学生舍不得班主任程晓东
- 英语课本七年级上册2017河北省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中考历史如何拿高分?这里讲的全是重点!
- 中考英语
- 人教版化学中考总复习《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课堂教学实录-韩彦霞
- 中考语文
- 中考英语
- 暑假中考物理第10次课
-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
- 速报!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专家解析来了 涵盖三大特点
- 暑假中考物理第9次课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
- VLOG | 音乐节 | 海边 | 中考完后的日子
- 中考英语复习选择疑问句练习初中英语情景交际主谓一致
- 英语课本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英语试题2017北京中考英语试卷
- 2019年北京中考生物真题解析6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
- 中考英语
- 2019年北京中考生物真题解析1
- 英语课本七年级下册初一英语考试2017上海中考英语真题
-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卷真题解析1
- 中考英语
- 语文三轮复习课程_中考作文热门主题及高分指导
- 中考英语
- 【中考语文】总复习
- 中考语文
- 中考英语
精品推荐
- 2020中山市今天下午16时中考成绩公布及普高各批次安排
- 2020佛山中考成绩查询系统开通(附往年录取分数线)
- 2020深圳中考成绩通过四种方式查询
- 2020广东中山中考成绩8月5日16:00公布(附录取时间)
- 2020厦门中考成绩8月5日公布(附各科等级划分线标准)
- 2020沈阳8月4号中考成绩查询官网:www.sysksy.cn
- 2020上海市新高一新生报到·分班考·通知书寄送时间安排
- 2020福建南平市中考8月8日左右成绩查询人口:http://cjcx.npkmkj.net/
- 2020大连市成绩查询官网入口:http://dlzsks.edu.dl.gov.cn/
- 2020黄冈中考成绩查询官网:http://gzjd.hubzs.com.cn